91UP公务员行测
您所在位置:言语理解表达 > 选词填空 > 实词的辨析 > 区别词义的侧重点

知识框架

实词的辨析问题一共分为十个类型,其中一类是区别词义的侧重点

同学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,并牢牢张握常用词语的词义的侧重点,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。

核心点拨

1、题型介绍

此类题目一般是判断所给的几个选项中的近义词的侧重点,选择符合句意的正确选项。

2、核心知识

有的词语是有侧重点,即词语侧重的方向不一样,有所区别,如“洪亮”侧重在音域宽宏,“嘹亮”侧重在音色清脆、高远,“响亮”侧重在声音响度大,因此在做题时应认真判断词语的侧重点,否则会出现错误。

精选例题

例1:

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,恰当的一组是(    )。

“咬文嚼字”有时是一个坏习惯,______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。但是在文学,无论阅读或写作,我们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。文学借文字_____思想感情;文字上面有含糊,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,情感还没有凝练。

A. 所以   必须   表现  透彻
B. 虽然   必需   表示   精确
C. 虽然   必须   表现  精确
D. 所以   必需   表示   透彻

A
“所以”表因果,用在下半句中表示结果;“虽然”常与“可是”、“但是”搭配表转折关系。第一句表达得意思是咬文嚼字有时不是一个好习惯,所以它的含义一般也不好,应选“所以”。“必须”强调必要性,“必需”强调的是一种需要,原句中出现“有”字,只能选“必须”。“表现”:表示、显现出来,故意显出自己的长处,以特定方式行事或活动;“表示”:用言行表现出,用记号或符号示意,显出某种意义。原句中是借助文字表达情感,应用“表现”。“精确”强调非常准确;“透彻”指了解情况,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。思想不能与“精确”搭配,应选“透彻”。故选A.

例2:

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,最恰当的一组是(    )。

①随着社会的发展,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
②分别二十多年后,同学们再相聚时,我已经很难___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。

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,要仔细___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。

A. 终身   辨认   品尝
B. 终身   辨别   品评
C. 终生   辨别   品尝
D. 终生   辨认   品评

A

“终身”指一生,一辈子,多就切身的事说;“终生”指一生,多就事业来说。结合语境,①句应选“终身”,据此排除C、D项。②句是说时间久了认不出同桌,应选“辨认”(侧重“认”),排除B项,选A项。另外,也可以从第三组入手辨别。茶叶当然要尝一下才能领略其妙处,所以应选“品尝”(侧重“尝”),排除“品评”(侧重“评”,评论)。

例3:(2007.年国考)

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__________,精湛的________________,复杂的配釉,湖光山色、云霞雾霭、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,被列为中国宋代“五大名瓷”之首。

   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    )。

A. 造型     技术
B. 外形     工艺
C. 外形     技术
D. 造型     工艺

D
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。解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近义词构词上的不同语素,即侧重点。首先根据词义来判断“造型”“外形”两个词,其中“外形”强调“外”,即物体外部的形状,而“造型”强调“造”,即创造制作出来的物体形象。根据原文可知“造型”更符合文意。再根据后一个空进行判断,“工艺”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、方法、技术等。而“技术”指的是积累的经验、知识和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。可知“工艺”要比“技术”更为恰当。因此D项正确。

例4:

这是几只在山坡上爬行的鹰。臃肿的躯体缓慢地往前________,翅膀散开着,拖在身后,像一件多余的东西。细看,它们翅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,上面 ________着厚厚的污垢。没有羽毛的地方,裸露着红红的皮肤,像是刚刚被刀剃开的一样。它们的眼睛半睁半闭,头颅缩了回去,显得麻木而沉重。

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    )。

A. 挪动   淤积
B. 挪动   堆积
C. 移动   淤积
D. 移动 堆积

A
挪动:指移动位置,可指有生命的事物;移动:指改变原来的位置,多指无生命的事物。题中写的是鹰,故选“挪动”。堆积:指(事物)聚集成堆;淤积:指(水里的泥沙等)沉积。根据题意.污垢“沉积”比较合适,选“淤积”。故本题选A。

习题精炼

开始练习

  学完知识点后就应该进行实战演练了,自我检测中的题目是91UP专家团针对本条知识精选出来的典型题目。题 不在多而在于精,在洞察其万变不离其宗的模式,认真完成自我检测可以事半功倍举一反三。

“选词填空——区别词义的侧重点”相关知识点

习题精炼

收藏本页